搶救攝影

甚麼人從香港電郵來一篇談高志強近作攝影展的文章,其中內文標題赫然提到"如何搶救攝影"。高志強的展覽如何搶救了攝影或是香港現階段的攝影如何淪落成為需要搶救都不是我作為一個遠距離的人能夠理解的事。

(進一步看內文見"當藝術創作傾向混合媒介,我們應如何搶救攝影?"之句)我只是想轉過頭來吉石大道50號INDEXG看兩個正要在本星期就要結束的展覽: 在左邊畫廊的Myron Zabol 的一組白金照片;以及在右邊畫廊 Sang-Taek Oh 一組數碼打印的照片。我必需承認我是因為"搶救"這個突然其來的想法才令我想到把這兩個展覽拉在一起談 - 因為它們剛好具備了很新和很舊的兩個不同承載媒體。為甚麼不可以共存呢?

老實說我是不大熱衷于 Myron 一點令人想起 Iriving Penn 的影像,不過這點些而也與白金照片這個古老媒體無關。好照片就是好照片。白金銀鹽不能活化僵硬的尸首,數碼混沌也能把簡陋變成智慧。不過這也還得補充, 當我們說好照片時其實還有很多框架加了進去 - 假設我們說 Irving Penn 的是好照片,你拍的照片就算頂像 Penn 也只是Penn 的尾巴而欠奉了 Penn 的腦袋。

Myron 的展覽有一組是拍攝 IROQUOIS 的部族人 - 人像照,塗染帆布背幕,低平角度,你說像 Penn 嗎? Myron 這組作品往返拍攝了多年,我們剛才的描述也仿忽所說的只是攝影其中一些基本語言。沒有駐足在 Penn,文本發生卻在拍攝過程的整體,也即是意義之所在。白金照片,可以說是在這個特定的時空提供了進一步豐盛的演譯方式。

Sang-Taek Oh 說的現代語言,戲劇性的場景。有些觀眾問 - 他用的是傳統照相機還是數碼機?有分別嗎?也許他的一些照片看難度是需要借助電腦合成(數碼攝影機與電腦合成是兩碼子的事,這裡不詳談了)。其實 Oh 的照片大部份都並不需要借助電腦達成。守候光電火石一迅v.s.佈置迅雷電光一刻。我們昨天完全沒有懷疑 Henri Cartier-Bresson 的桌上技術。(噢,當天的數碼太不像話了)

這裡無意深入去論敘這兩個展覽,以上的鋪陳只是想敘述兩個空間的共存。Myron Zabol 沒有搶救了 Sang-Taek Oh; Oh 的物料也沒有因此而延長了 Myron 所用物料的生命。

如果說"路是人走出來的"(魯迅語),攝影還尚年青,還有大遍未知的風景,何必怱怱搶救過去。關於數碼影像還有一則笑話:大約在90年代初,一年國慶節攝影界的聚餐讌,同桌的一位朋友說 - 中國攝影的末來,是因為數碼影像而有救了(以上描述只屬大概,意謂從暗房特技走出來,桌上特技有無限發展空間)。我當時聽來有點刺耳,事隔多年,想來竟然那回又給他誤中了。不過笑話的本事是今天他還沒有弄清中在甚麼部位。

雙城記續寫

我們從無謂的討論走出來,雖然我得承認那是蠻好的組合 - 三個報告中國攝影(來自中國)的講者都各人負責了一片鱗爪,為我們理解中國攝影的局部提供了一個全像。及後梁志和(香港講者)的回應我相信已為以上的局部提供了進一步的完整性,及帶出了一個不是密封式的思考空間。後來出現的討論已無大概意義,至於那來自香港某刊物的問者,他的問題卻意外地曝露出香港人理解能力的大差距。

因為公事的原故我離開吉石大道去了亞洲,在香港巧遇藝穗會的乙城節。<中國新攝影>是該節的其中一個重點項目, 包括了展覽和講座。

我和也斯從藝穗會剛才那個講座報告會走出來,往藝穗會附近的一座原是中央警署及監獄的建築物走去,那是<07香港深圳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的香港部份。另外一個部份在深圳舉行的我們卻竟然有機會在此的兩天後在深圳有機會看到,而且是在該館關門45分鐘前到達,為這個雙城記偶遇提供了機會。我是在看到了第二個部份才决定寫這個續寫。既然是機緣, 況且開始談的那個講座已為雙城提供了一個那麼像樣的前奏。

香港展場充份的表現了建築物(中央警署) 的細節, 展點內容且夾雜著商業案例的推銷。也許這也無不妥,要說的只是說那是甚麼的案例而已。我是不大喜歡那個流程的設計,也許是建築物已經設定了大局。進場的廣場擺滿一列一列的摺椅,大概是開幕儀式過後,之前有某要人發言。廣場上滿是市民百姓, 拍照遊憩。我不能比較深圳展場參觀人的類別,因為我們去的時候已是距離閉館一小時。況且,深圳展場的中心點是一個大展廳, 嚴肅地擺著幾組裝置,畢竟不是閒人拍照之地。中心伸展出來不同房間的展示空間,從作品到運用都顯得較有氣量。我們轉到二樓中間大堂局份,工作人員剛開始下班離去,我看他們兩列用4乘4夾板組合成存放櫃的裝置,這裡顯然是一個資料發放中心。與香港展場的新聞中心比較,香港的明顯較注重親民而有著一個較小型的資訊中心。有些人說深圳的那個展場都沒有好談建築的部份,他們重點放在城市。我得說那些作品都是比較堅實, 而且有著較理想的展示空間, 正如前面說過 - 香港的展場無大秩序(而且細小), 好的東西也會令人走失。

走在深圳展場的外面,僑城新村的四周正在進行將一些舊建築物脫胎換骨地變成新店子;幾年沒有回香港,這次的印象是畫廊林立。香港畢竟是非常香港。我在回港航機上已看到鄰座的中文報章說港人上京買藝術品。

雙城記

老實說,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我們喜歡紐約才搬來多倫多。當然理由還有很多種,而後來美國淪落到太不像話令我們連對紐約也灰淡了興趣那是後話。我們著實沒有挺著駡多倫多的姿態而來,幹嗎為當一名反對黨而反對黨。來的頭三年我們住在萬錦,每天開車去喝咖啡,然後就在Chapters看書,把腦袋的鑼絲扭鬆了, 任意的放在地上。至於後來舉家搬到Downtown也是意料中事,我們畢竟都是從密雜城市搬過來的,充滿著很多良性的工作病智慧。當然還可以有另外一種說法 - 2000年在皇后西街開業了畫廊,要是還堅持每天開每程一小時的長途車住返畫廊與居所那是怎樣也劃算不來。每天兩個足純度的小時大可以用來發展一兩個堅實的網站了,後來我們便依計行事。在畫廊的樓上買了另一個單位作居所從此便告別了濃烈草莓味的夏天們。

2003 年2月我們在皇后西街的畫廊展出了梁志和一組紐約天空的照片。因為展覽的原故,梁也來了多倫多。除了在我們畫廊展出之外,也為他(及Sara)安排了在 44畫廊展出了一組三張的多倫多天空與曲奇。那多倫多天空是他們抵埗後才安排拍攝的,此外也安排了他們在44做了一次講座。44算是全國較為龍頭的非牟利攝影畫廊(但是那個畫廊可以牟利呢?),雖然我是曾經當過他們的展覽評選委員,但是對他們的那種運作方式還是很不以為然。放大的去說,和省市一樣那未免跌落了一個唯結構的陷阱。我這樣細緻的交代了梁的紐約和多倫多天空也是想從另一個角度帶出這兩個城市,我是說梁是把這兩個城市都處理得那麼好和那麼的沒有一點偏心。

五年之後的今天,在吉石大道50號畫廊的一道長牆上我們又展出了梁志和的紐約天空 (展期由1月2日至27日)。在這道牆的對面展出了日本畫家Hiroshi Yamamoto(白)的小品。白在多倫多居住了三十多年,他的展覽題目<冬天的詩>(展期由1月8日至20日)其實是畫多倫多冬天的街景。這忽然令我想到出世和入世的問題,梁在曼克頓的建築物林中住上向天空飛了出去,照片活像一隻鳥。白像很多的多倫多人一樣,和紛飛的雪花一起忘年地穿梭於百年古拙的建築物。雙城記的出現只是偶然。甚至只是作品出現在牆上之後的發見。我們沒有抑紐揚多,也當然不會抑多揚紐。不過有點可以說的就是我們從一個細小的畫廊搬到了一個偌 大的空間,慢慢從尖銳變得可以同時擁有尖銳與及弧狀無刺球體。

旋奔畫廊的清單

07年十二月接到一份泛投放的電郵,內容是皇后西街1100號的旋奔畫廊由於負擔不起續租約租金的加幅,經營了八年之後需要停業。這無疑是令人惋惜的事。郵件內容具列一份清單 - 畫廊的物品需要在十二月二十六日前沽清。這份畫廊擁有物的清單卻從另一角度提供了一幅活生的全身照。清單內容如下:

1940 年代工業用之店椅,一套三件,可單售 (狀態完好), 每張$50 / 金屬櫃 - 五十年代工業用鋼質櫃, (重手,具原裝貼紙)46"闊x18"深x67"高, $750 / 滅火筒 - 三十年代古董品, $40 / 1960年辦公室文件櫃, 櫃門狀態完好 (輕手) 45闊x18"深x38"高 $100 / 金屬儲物櫃, 有輪子,前門開 (內廊有大空間) 20"長x27"闊x45"高, $100 / 四個TEAC揚聲器座, 全新從末使用過。座高24" 每個$25, 全套$100 / 揚聲器座, 另一套。與上一套規格相同 / 塑料雪人,五十年代製品, 高41", $20 / 楓木有輪切肉檯, 具工業用鋼架36"x37"高 $300 / 有輪長方展示檯, 每邊輪子可固定(重手),可作陳列或酒吧用。36"闊x96"長x36"高, $600 / 五十年代切肉手推車,具楓木板,鋼脚及金屬版 (重手) 合唱片騎師工作或廚用, $650 / 理髮廊用椅 - 1959年Koch理髮椅,綠色皮革及不銹鋼料,狀態良好(把輪可轉角度), $800 / 理髮廊用椅 ,內容與上同。Century牌二頻道揚聲器一對,共$100 / 木製演講壇柱櫃,有五櫃抴及底座有輪子,面可升降,28"闊x30"長x40"高, $150 / 三隻古董門 - 1920年代古董門,供家居用或室內用,具原裝有紋玻璃, 每度$80 / 古品有輪扶手椅,需修理但可使用,$50 / 三張可調校或不可調校的不同款椅子,每張$25 / 綠色多抴櫃 - 1940年代可叠放之多抴櫃, 有22櫃抴及有輪子。開關暢順, $1000 / 紅色廢物桶, $10 / 藍色工業用檯, 1940年代工厰用, 34"闊x42"長x35"高。鐵鑄外框, $600 / 綠色工業用檯, 規格及價錢與上同 / 展示櫃,需自行另加玻璃,適合鋪面小擺設, $30 / 不同型號椅子,杏色四張 $40全套,黑色每張$8 / 紅色有墊柚木搖椅, $65 / 楓木長椅 20"x59"合畫廊或店用, $80 / 1987年代古董調酒器, $10 / 可作室內或室外用之鐵質花園餐桌,有波紋玻璃面連鐵椅四張, $200 / 50年代古董洗碟機,狀態良好,尤適合特色酒吧, $125 / 與上同, 洗碟機之細部 / 黑色皮革沙發,數年前以$4850購自Caban店, 今售$1800, 型態良好,連兩個圓型皮製咕 / 木製摩托車及手推車,原件手製及具木雕刻(印度) 72"長x21"闊x58"高。需打磨, $450 / Weber幻燈機,狀態良好及具搖控, $40 / 小及中型文件櫃,鋼製, 小$20, 中$50 / 深文件櫃,綠色,1940年代製品,有五櫃抴,狀態極佳, $200 / 鐵桶 45"長x24"闊x24"高, $75 / 小黑檯 22"x22"闊x18"高, $10 / 繪畫架, $10 / CN鐵路几檯,用CN道卡改裝而成的咖啡檯,具3"厚玻璃, $500, 已沽 / 有輪子木製椅, $30 / Panasonic 電視機, 2000年款,24", 畫面良好, $40 / 1930年代學校用黑板,稀有品,狀態良好, $500 / 大透明膠盒,合不同用途。狀態如見,底角有小瑕疵, $20 / 自助曲奇狗隻喂食瓶。狗隻需要先作訓練,一旦它們習慣你就會發覺狗隻自食其樂無窮, $5 / 巴黎古董檯, 1940年代三櫃抴連原裝拉手(只是其中兩個具實際用途,中間櫃抴只供裝飾用),已加纖維板作檯面(可移去)。此檯直接從巴黎入口, $1800 / Numark DXM 06 混音器, 24位電子混音器, $75 / 有輪不銹鋼食物擺放車,適合廚房或其他用途,具兩層, $60 / 稀有金屬字母印機,可在金屬條子打孔出字母 (重手物), $40 / Hitachi 16"彩色電視機,良好, $20 / 工業用工作檯,古董物,已塗漆,型態良好,可供不同用途, $600 / 三窗式展示賀,鋁製有玻璃及鎖, 59"x27", $60 / Behringer 6頻混音板, $75 /音咪座2支,各$25 / 摺椅22張,全套$220 / IKEA薄床墊,皇后碼,可供瑜珈或訪客用, $20一張 / 4張黑色椅,可叠放但不可摺,4張共$40 / FOSTER 兩門玻璃及不銹鋼電冰箱,已翻新。有輪及板手可調控內在光管,33"長x50"闊x76"高, $1200 / 1952年古老學校用桌,具兩鋼櫃抴及塑膠面, 42"長x24"闊x31"高, $120 / 無線展示架, 19"長x28"闊x72"高, 5層,可作多用途, $40 / TAO無線咪控板具4輸入道連咪兩支,一可手持,另一具夾, 共$80 / 山景牆畫,膠質,曾用作電影背景, EVEREST山, 6'x9', $100 / 紅色以科技為主題之牆畫, 8'x8', $100 / 藍綠色圓型圖案有刻度之膠質牆畫, 6', $100。

髮事髮生髮生的事

2007年8月我們在二樓畫廊的兩個展覽空間展出了Henrik Drescher及胡詠儀的作品。他們說要來多倫多,我們便建議順道做一個展覽,想不到打開旅途捲叠的家當竟是那麽的晽琅滿目華麗堂煌。在展覽的期間,一天下午我在辦公桌上的閉路電視看到兩個人怱怱的走進展場,我認得其中一個人曾經來過。我從辦公室走出來與他打起招呼,他說明來意問我還有沒有Balint Zsako的手造書,我答沒有。其實最後的一本便是由他買去,而且議價得很不文明。他說他買了一批Balint的畫,準備安排在博物館做個展覽。嗯,買了一批畫和博物館展覽怎麼距離得那麽的近?我當時沒有接答下去。我介紹他去看Henrik和胡的手造書,他好像沒興趣,在展場繞了一週,特意來找的找不著便沒有興頭的離開了。我想人類的眼球構造都是因人而異,有的說好像一具20mm的鏡頭裝在一部35mm的照相機上,視括面約90度左右,有的說應像一具 50mm才對,大約只得45度,是故50mm鏡頭又俗稱標準鏡。順便一提我的家貓(Sukimoto)每看到新事物,眼球便會從橫線變成圓球體。動物與人畢竟都是有異。

有點可以肯定的是那人不認識Henrik,我的意思是他不是他的朋友。這是很標準的多倫多現像,朋友的都來看朋友。我這樣說是一點參照Amazon的口吻: 你喜歡Balint Zsako應該你是同樣喜歡Henrik Drescher。因為他們都是有較接近工作方式的藝術家,而且同樣的都是熱愛書。當然我是更希望的你可以說你喜歡Balint Zsako而不喜歡Henrik Drescher;或是你喜歡Henrik Drescher而不喜歡Balint Zsako。因為要是這樣你便是有你的主見,你懂得分辨,你不是簡陋的光看外表而已。當然你也可以與我一樣,同時擁抱兩個藝術家。2001年12月我們畫廊做了一個選自Ryerson大學是屆精英的展覽,都是攝影作品,共七人,包括Balint Zsako。展後我們挑選了B作為畫廊所代理的藝術家。及後我們參加多倫多藝術博覽,B於此亮相開始為他人注目。我們為B在畫廊安排了數回展覽,加上傘下在線外線的密雜宣傳管道,B在多倫多已廣為人知,05年為他在香港做了一個展覽<爆炸樂園>(Bazsa Paradise)。由於我們畫廊當時只集中攝影媒體,所以在多倫多我們只代理了他的攝影作品部份。不過,B的走紅主要的還是他的作品本身 - 思想流動,奇想性慾明亮色快,他的水彩繪寫作品尤是精彩。這個細緻的鋪陳我是想引領你進一步去看Henrik Drescher的作品。我相信B與H都是有著很濃Peter Beard的養份,或者簡單的說他們同是屬於拼貼的部族,不以單一指向為依歸。而且都是書好者。如果說B是年青,H是老練,天馬行空隨心所欲;B的乾淨明快更突顯H不以乾淨為依歸的隨意性。有一回,一個從LA來的顧客D帶了他的朋友來畫廊。他一看到一份我們過往展品目錄冊子便被Henrik Drescher的一組作品吸引去了,我們安排他們看原作,原作是小開紙本貼在黑絨布上,外加金色塑料框(當時H在中國大理,這該是當地土貨罷)。D喜歡不已,D友卻猶疑裝諘,拼掉膠框畫本也是不可能與黑絨布甩掉。D對友說黑絨布是畫的一部份,建議造個盒狀框將畫連黑底也坐進去。結果是D與友人各從該組作品買了一張。半年後D又來畫廊我問及H畫,他說裝裱効果極佳,樂極。Henrik Drescher的字典好像沒有Archival這個字,他的隨意性也就是畫面的一部份。

最近我們將Henrik Drescher去年展覽的其中一個小部份(Radiators series)再展出(展期由1月22日至2月10日)。Radiators<散發熱裝置>,我嘗試去推敲把它譯為<髮熱裝置 >。前者如外文較具直述性,後者如中國古文字 - 具圖像想像空間。不過這個推敲的過程只是想在這裡簡明他的題目與作品內容的關係。也是這個層次,H的作品較諸B作品較簡約層次有著更令人迷戀的曖昧關係。

畢竟H都是一名切頭切尾的造書狂,(也許他介意不想落得一個又展春風的罪名)他加進展場的是一部新鮮燙手大塊頭手造書(27"x21",連封面封底共20 頁, $4000)。內容是據Radiators該組作品直接掃描放大,然後再加手繪,也可以說是在不同時空對該主題的進一步演譯。髮熱發熱,想象具象,踪跡痕跡,尤如書法中之狂草,共冶一爐。

GOOD Edition

這個可以意譯為"善本"。雖然,壓根兒這都不是我們原來的意圖。既然它正好說明著很大程度上的事實,我們也樂於接受這文綹綹的譯名作為其中一個版本。 2007年中旬, INDEXG銳意策劃發展一種東西作為吸引外界注視其多頻道展覽的黏貼濟 - 這東西必需具備令人齒頰留香,更理想者 - 假以時日,能夠從儲值演化成為增值。這便是GOOD Edition 的搖籃。為甚麽GOOD?只因為它是以G為始。總之,字典裡G字部的都可能是我們發展計劃的命名對像。此外,還有附帶條件 - 它的域名還要是深藏而尚未被佔有。好了好了, GOOD Edition.com這個好東西便是在那風和日麗的初夏登塲。2007年六月。

甚麽是GOOD Edition? 我們從每回展覽挑選一張作品做個特別版 -5吋半乘7吋半,印在上佳厚手的無酸紙上,每作品只製三十個限量版,具編號及壓上GOOD Edition浮雕印。每個GOOD Edition三十元,無論作者是天皇巨星抑或新進年青。少吃一頓稍豐富的午餐你就可能擁有你心儀已久的巨匠。實在太棒了,不少買了GOOD Edition的人都這樣說。我們不是說過要回饋你們以超值的膠膠物嗎?

畢竟我們都是版本學協會的醉心會員,愛好香煙卡片,珍品郵票到線裝善本;從版畫到照片,你相信在拍賣塲上同一影像的兩張照片價值有百倍之別嗎?不諱我們都是絕對的版本論者。夠了夠了,我只是想說明GOOD Edition 背後的版本哲學。

每星期一都有新鮮的GOOD Edition 面世,東岸時間凌晨十二點作品便自動在GOOD Edition 的官方網站出現。我們假想擁躉們早就侍伏在屏幕前準備點擊投入購物籃。老實說三十個限量版很易就給人搶光了。不過這情况還未有出現,知道這極品的人還是不多。

明眼的人一看便說這不是一宗生意。二十年前我問一位畫廊主人為甚麼他畫廊不經營照片,他說投放在一張照片和投放在一張油畫的資源和時間相同,畫廊賣出一個作品拿50%,前者與後者所得相距甚遠。嗯,我當時點頭大概明白。後來該畫廊代理中國攝影,世界真不可以同日而語。主人是唸數學系出身的。那好東西我不是說過是一件作為回饋大使的膠膠物嗎?它要貼身貼心的樂極你。

GOOD Edition 出現了幾個月,消息在行內流傳得很快。發現它而又買得好物的人當然樂極,連多倫多的著名藝評人也說是好主意數度敲起鎚子。明眼人又怎會坐走寶船。藝術家們與我們一樣,都深明這不是一宗生意,大家都把目光放在遠方,雖然落焦點各不一樣。不少藝術家探頭過來打聽 - 怎樣可以擠身於行列。誰不願意當個好藝術家?

從好開始

這個原是一年多前就要開始的了,沒有開始的理由很簡單 - 不知怎的一次故障手寫板怎的也搭不上我的任何電腦,連劉清平買給我的那块蘋果版也是不靈光。這次也是拜故障之賜 - 一台電腦剛剛入伍就愈走愈慢,我光火把它重新清洗一遍,拼掉甚麼新版系統,心想 - 不妨又試試那手寫板。

這個鋪陳也很像佈局一個畫廊和為甚麼開始起一個畫廊- 要是那個手寫板不出現,風景可能是另一块了。兩年前駛車路過離我們從前畫廊不遠的地方發現一個細小而又荒廢了的車房出售,心想不如就把它買下建一個小畫廊。上一趟開始畫廊其實不算是開始 - 我們只想是弄個接觸點, 我們也不相信多倫多是個畫廊地。

按著那電話與地產代理一問之下才知要買那車房需要連同買下那街角一幢三層兩座號的建築物。那答案好像上星期多倫多的雪暴,四周忽然給你白茫茫的一遍。至於後來又怎樣變成今天的吉石大道五十號這裡不作細表了,那匹布足可以寫個小說。倒是也斯有收獲,他特意來看大開幕,大開幕延期他卻寫了首詩<吉石大道五十號>,見證了歴史也提供了一件罕有的文物。

<吉石大道五十號>你就看它是一立地標罷,我想寫它的方圓五百里。吉石大道五十號剛剛在展一個叫<非常好>的展覽。<非常好>展覽合指一數共190件作品,80位藝術家包括客座的荒木經惟。我們刻意沒有把荒木的名字放在藝術家目錄內,加拿大人愛跨大,青蛙裝成裝甲車,我們不大愛這一套。給來的人一個驚喜罷。至於<非常好>展覽為甚麼好和怎樣好就留給下回寫了。